做自己,也要夠強 - 從Z世代學生到Iverson給我的啟示
最近我跟學生們討論到出席這件事。我對學生們說了一句話: 「你可以選擇不出席課程。我知道,有些課你可能覺得學不到什麼,也許你早就掌握內容了。但這樣的選擇,會影響到別人對你的看法、對你的認同。」 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—— 行為與他人觀感之間,是有連結的 。 但學生的反應卻讓我停下腳步。 學生回答我:「我覺得不需要活在別人的觀點下。為什麼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?我只想對得起自己。」 這樣的回答,其實很有道理。 他不是在挑戰規則,而是在捍衛自我。 Z世代,強調的是 自由、自主、心理健康 。他們不喜歡虛偽的儀式,也不想為了表演而出席。他們在意的是:「 我有沒有選擇權?我是不是自在地做自己? 」 我開始反思:是我們這個世代太拘謹?還是他們太過追求自由?我們強調責任與角色,他們強調感受與自由。 我想起了 Allen Iverson 在這樣的反思中,我突然想起了 NBA 傳奇球星 Allen Iverson。 Iverson 缺席球隊練習,他的教練公開表示:「他應該以身作則,帶頭練球。」 他被批評「不負責任」、「破壞團隊文化」,但他沒有改變。因為他知道,他在 比賽中的表現,足以讓世界閉嘴 。他用得分、助攻、防守與拼勁,證明了他不是個隨便的人。他只是選擇了屬於自己的方式,來證明他的價值。 自由沒錯,但你要夠強 「你可以選擇不出席課,但你們要強大到,讓人對你們的選擇無話可說。你可以不在乎別人的觀感,但你要有能耐讓別人尊敬你。」 這不只是對Z世代的提醒,也像是我對自己說的話。 我們的世代,也許過於在乎別人怎麼看。但他們的世代,有時也忽略了: 選擇自由的人,也得承擔自由的後果。 結語:做自己,也要有力量 Allen Iverson 曾經說過:「我不是完美的人,但我真實。」這句話,他之所以能真實,是因為他真的強。 這個世代的孩子,不缺勇氣。他們敢拒絕、敢質疑、敢做自己。但我希望他們也學會: 要把自由撐起來,靠的是實力與責任感的雙手。 自由不是特權,它是你努力之後,才能贏得的權利。